熱天个時節‧成果展暨微酵市集 多元跨域課程 臺北客家書院展現學習成果

       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營運的臺北客家書院(以下簡稱書院)將於6月14日(六)下午2-5時,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熱天个時節‧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暨微酵市集」,以客語「熱天」(ngied tienˊ   夏天)之意,呼應時序節氣及書院學員們對於終身學習的熱情與活力。當天設立動、靜態成果展、音樂舞蹈表演、客家工藝手作物的免費體驗外,還有客家與小農綠色特色市集、客語互動學習及動態教學體驗攤位等;更跨單位合作,結合公益視障按摩、消防宣導,豐富活動邀請民眾共同參與!

 

終身學習呈現多元活力

職人講師獻藝與市民同樂

  臺北客家書院114-1期成果展,綜合當期課程規劃及近期關注議題的心得,揉合客家文化與「永續發展」、「親子學習」,提供跨領域學習體驗,展現各領域中客家文化與永續結合的成果。當日活動分四部分進行,第一是舞台區的「表演活動」,由客家書院的師生以二胡與中國笛演繹國樂及客家經典樂曲、客語流行歌曲與改編短劇相互打擂台,還有精彩的自製大襟衫走秀及傳統客家八音演奏;並特邀新生代客語演唱團體《彤溫岑二重唱》帶來活潑演出。

  

       書院攤位活動,將以17組攤位展示精彩成果,並由職人講師帶領民眾進行客家×永續×工藝免費體驗活動(名額有限,請先於官網報名登記https://www.tphkc.org.tw/),動靜並陳展現終身學習與成人教育的多元性。民眾可在四縣、海陸腔客語攤位猜謎,在唸謠的互動遊戲中學習客語;本次亦有客語結合瑜珈之動態體驗,歡迎大家前來報名,玩遊戲學客語!

部分攤位現場完成客家公園相關粉絲團按讚打卡或攤位任務者,還可獲得限量禮物乙份。

微酵野餐日╳居家安全╳暖心公益

客家社群展現社會及永續關懷

  活動當天將辦理微酵市集,從上午10時陸續開攤到下午5時,由竹夢市集 × 水花園農學市集延續本會關注永續發展議題,結合夏日生機盎然的綠色元素,市集以客家文化、客庄物產、傳統工藝結合關懷土地、友善環境、綠色餐飲,透過實際行動實踐關懷我們的環境與社會。

  

        為了響應SDGs目標3:健康與福祉及SDGs、目標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當天還有「跨單位合作」,結合北市消防局防災宣導,傳達防災知識,建立正確自助、互助及助人的觀念。現場還設有與台北市啟明權益促進會合作之視障按摩,落實提供弱勢族群工作機會與傳達客家社群關注公益不落人後之精神。

 

終身學習不停歇

6/25搶先線上報名

       臺北客家書院誠摯歡迎市民朋友加入終身學習行列!114-2期課程預計於6月25日(三)上午10時開放線上報名,依性質分為1-3學分課程與免學分費課程,1學分費用800元,於6月25日(三)至7月04日(五)16時報名者,享早鳥優惠免收200元報名費;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滿65歲以上、主題公園志工等身份,享有學分費5折優待。(以上優惠「免學分費課程」不適用)

     

       報名與繳費請上網搜尋「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課程洽詢(02)2369-1198#322、324、325,或至「臺北客家書院」查詢。

  • 1140612北市客基會新聞 臺北客家書院114-1成果展.odt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1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2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3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4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5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6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7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8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9_0
Posted on

自114年6月24日起,艋舺大道(艋舺大道336巷至西園路)平日上午7至9時試辦調撥車道,以提升車流紓解效率

為有效紓解上午尖峰下華翠橋往臺北市方向車流紓解效率,本市交通管制工程處(以下簡稱交工處)預計於114年6月24日起試辦調撥車道措施,於平日上午7至9時調撥艋舺大道336巷至西園路南向1車道供進臺北市車輛通行,以增加該路段行車效率。

試辦期間,交工處將於艋舺大道(華翠橋至西園路間)增設告示牌,以提醒用路人調撥時段開放艋舺大道336巷至西園路之南向1車道供左轉車輛行駛,原往北最內側左轉專用車道則提供直行車輛行駛。交工處特別籲請駕駛人遵循現場交通標誌、號誌指示行止,以維行車安全與順暢。

-以下空白-

  • 1749706619721
Posted on

受熱低壓TD02影響 北市水利處已加強整備 提醒民眾防災

       本市災害防救辦公室提醒,TD02今(12)日02時位於臺北南南東方約700公里之海面上,以時速38公里向西北快速移動,預估TD02將於今白天轉往北北西行進於今晚間至明(13)日上午通過北臺灣近海,屆時本市將發生較顯著的雨勢。

        水利處呼籲市民朋友,雖目前預報尚有不確定性,仍請隨時注意天氣動態。另外,提醒民眾要做到三件事,請市民要清空水溝蓋板上方的障礙物,要有人員裝設防水閘門。最後,建議加入「戀戀水綠 臺北水利」官方LINE,接收水情資訊,多管齊下來減少災害損失。

        第一步,要清空住家附近水溝蓋板上方的障礙物,保持水路通暢。水溝蓋上常見的阻礙物包含:盆栽、腳踏墊、塑膠板和樹葉等,大雨來襲時,會讓雨水排不進水溝,造成路面積淹水現象。

        第二步,在建築物停車場及一樓住家等出入口,及時設置防水閘門(板),短時強降雨的發生,很容易就超過了雨水下水道設計的保護標準,時常淹進一樓住家或地下室,而裝設防水閘門(板)才能在暴雨來襲時,第一時間自我保護,保護自身的生命財產安全。

        第三步,要及時接收資訊,水利處也推薦市民打開LINE,將「戀戀水綠 臺北水利」(https://page.line.me/nyy4696t)加為好友,這是水利處的LINE官方帳號,訂閱「水情警報器」功能,可接收雨量警戒,第一時間展開自主防災,還可提供雨量、河川水位、雨水下水道水位、抽水站狀態、淹水點查詢等功能,讓市民朋友快速獲得水情相關資訊。此外,也可下載本府「行動防災APP (https://goo.gl/hNz1Ef)」或「臺北市政府LINE官方帳號」(訂閱市政訊息/安全護照/水情訊息),主動了解降雨資訊。

        最後呼籲市民,暴雨來時,能應變通知的時間真的很短暫,防汛期間要提高警覺,全民動起來為防災作準備,做到以上三件事,能擁有自主防災應變能力,並結合科技防災的資訊,才能有效減少災害的發生機率,減少損失與不便。


       

  • 水溝上面要清空 以免阻礙水流
  • 清空水溝蓋上方 保持水路暢通 否則容易造成積水
  • 暴雨來襲前做好地下空間防護 架設防水閘門減少災損
  • 戀戀水綠臺北水利 LINE 提供即時水情資訊
  • 掃描戀戀水綠臺北水利 QR CODE 立即加好友 第一手水情報你知
Posted on

「手」護共融,「語」你同樂!臺北市手語短影音頒獎活動暨啟聰學校社團成果發表熱鬧登場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特殊教育科   李素禎科長 02-2720-8889分機6341

                                                                    呂佩珊股長 02-2720-8889分機 6344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主題:「手」護共融,「語」你同樂!臺北市手語短影音頒獎活動暨啟聰學校社團成果發表熱鬧登場】

【臺北報導】臺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融合教育與臺灣手語文化,由臺北市立啟聰學校協助舉辦「113學年度臺灣手語推廣短影音徵稿頒獎典禮」,也結合「啟聰學校社團成果發表活動」,除表揚手語短影音獲獎41件作品,亦展現啟聰學子在多元學習領域的精彩表現,邀請普特學生齊聚一堂,同樂互動,實踐共融教育的核心價值,114學年度將辦理手語師資培訓,提升手語教學品質。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424875/53d6fd32-accd-472a-bc40-84a3b88070bc.jpg

 「臺灣手語推廣短影音」徵件活動為臺北市教育局首次辦理,以分享選修臺灣手語之經驗與保存臺灣手語的重要性,透過短影音拍攝活動,鼓勵師生發揮教學專業與創意,共同推廣臺灣手語,保存聾人文化,徵件活動由教育局補助經費,提供得獎師生獎金及獎品,廣邀本市各級學校師生參與,共徵得55件創意短片,參與人數121人,涵蓋國小、國中、高中、教師與師生組別,共計特優10件、優等6件、佳作14件及特別獎11件脫穎而出,拍攝主題涵蓋日常手語應用、文化傳承、自我認同與議題倡議等,展現參賽者對手語文化的理解與學習熱忱。

 本次頒獎典禮也邀請獲獎學校師生參與臺北市立啟聰學校學生進行社團成果發表活動,獲獎師生與啟聰學生進行社團分組體驗包含打擊樂、空手道、有氧舞蹈、戲劇、體適能及國中部舞蹈課程等,在活動中運用手語互動,共學共樂,實踐融合教育理念與精神。

 麗山國中張芸瑄老師表示,透過手語的學習,學生得以用多元的視角認識欣賞這個世界,培養尊重共融的態度,也很開心今天跟啟聰學校師生交流,未來將持續以手語傳遞溫暖與理解,突破溝通藩籬;萬福國小獲獎的六位同學表示,很期待頒獎典禮,前一天晚上興奮的睡不著覺,遇見很多啟聰學校的哥哥姐姐,用手語聊天,我們很喜歡學手語,得到名次也覺得很有成就感,希望未來可以用手語再跟啟聰學校的同學一起互動聊天;啟聰學校的陳同學及謝同學則表示,得到特優很開心,大家學手語可以一起互動聊天,我們會繼續努力。

 臺北市教育局長期致力於推廣臺灣手語教育,積極薦派本市教師參加培訓認證,提升手語教學能量。113年度全市已有138位教師通過臺灣手語培訓認證,114年度則已薦派76位教師參加相關課程。

此外,為擴大師資培育規模,臺北市預計於114學年度自辦臺灣手語師資培訓課程,開設教師班與教支人員班共兩班。自114年9月開始,每週六日密集以實體課程方式進行初級及中級手語課程,奠定手語基礎後,再以線上課程方式進行學科課程,課程內容包含臺灣手語課綱、手語語法、課程設計、聾人文化等,持續強化手語教育推動基礎,確保教學品質與課程落實。臺北市亦籌組臺灣手語諮詢輔導小組,積極促進手語課程與相關活動的經驗交流。除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手語教育議題外,亦辦理公開觀(授)課與聾人導覽體驗活動,深化對聾人文化的理解與尊重。同時,透過跨校社群計畫,鼓勵教師間交流與協作,114年度上半年共計有7個社群提出申請,推動成果豐碩,展現教師對手語教學的投入。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本次活動短影音徵件活動不僅展現師生的創意與行動力,更為手語推廣打造新氣象。未來也將持續提供更多學習平台,鼓勵師生認識並使用臺灣手語,攜手建構一個更具包容性與尊重差異的教育城市。

 

 

  • 教育局新聞稿1140612「手」護共融,「語」你同樂!臺北市手語短影音頒獎活動暨啟聰學校社團成果發表熱鬧登場.pdf
  • 啟聰學校獲獎學生開心合影
  • 中山女中獲獎學生開心合影
  • 萬福國小獲獎學生開心合影
  • 啟聰學校學生向來訪同學以手語進行社團解說
  • 獲獎同學體驗啟聰學校戲劇社團活動。
  • 獲獎同學體驗啟聰學校機器人社團活動
Posted on

台北地下街店鋪遭霸占三審定讞 市場處勝訴並訴請強制執行

       台北地下街102號店鋪遭霸占案,業於114年3月4日最高法院判決(由市場處勝訴)三審定讞,114年5月21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於命占用人等收受命令15日內返還店鋪予市場處,市場處114年5月29日發文提醒占用人儘速聯繫本處辦理點交事宜,惟占用人於114年6月11日下午5時前仍未主動聯繫,市場處遂依執行命令陳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債務人履行情形,後續將配合法院辦理強制執行收回店鋪等事宜。

        台北地下街102號店鋪原由聚寶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承租使用,該公司將店鋪交由股東沈氏等人經營使用,惟該等使用人未經許可私自於公共空間違規設置燈箱及張貼大型廣告輸出物,經市場處及地下街合作社一再勸導應遵紀守法及限期改善,沈氏等卻拒不改善,爰市場處依店鋪使用行政契約等規定於107年6月25日終止該店鋪之契約與使用權,並限期騰空返還市場處,然沈氏等卻持續占用該店鋪擺放扭蛋機牟利,拒不騰空返還。市場處基於維護市有財產權益及地下街整體秩序,依法提起返還102號店鋪之訴,歷經七年漫長的法院訴訟調查審理,期間一審、二審皆由市場處勝訴,最終於 114年3月4日由最高法院判決,市場處勝訴,全案三審定讞。

        另64、70B、104、105及107號店鋪亦因安置戶公司與市場處間契約屆期應依限騰空返還店鋪,然公司內股東沈氏等仍持續占用擺放扭蛋機牟利,且與消費者發生兌幣爭議等遭投訴情事,相關訴訟法院刻繼續審理中,市場處亦積極配合法院審理,將於三審定讞後依確定判決辦理相關事宜,還民眾一個優質的遊逛購物環境。

Posted on

113學年度臺北市「AI教育節」- 3大展區、26校展出AI及新興科技教育專題學習成果!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科   卓育欣科長  1999轉1230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主題:113學年度臺北市「AI教育節」- 3大展區、26校展出AI及新興科技教育專題學習成果!】

【臺北報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下稱教育局)為培育科技跨域人才,創全國之先於中正高中、陽明高中、百齡高中成立高中AI專班,113學年度擴大辦理「新科技學程」共計8校參與計畫,並於114年6月14日(星期六)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一樓及B1舉辦「113學年度AI教育節」成果發表會,將展出新科技學程各校專題成果,更邀請各學層共26校共同參與展出!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424897/4e050f22-2a8e-421e-afd7-a1fcfeb91aac.jpg

 本次「AI教育節」成果發表會內容豐富,現場規劃「互動展示區」、「學生主題發表會」及「海報靜態展覽」等三大區域,高國中展出AI科技視覺辨識、機器學習、機器人應用、數據挖掘及智慧代理等實際應用案例,國小展出VR應用、智慧小車等新興科技及STEAM跨域學習成果。

 在「互動展示區」,陽明高中以校內棒球隊為題發表專題「AI智慧投手養成計畫」,結合Rapsodo Pitching 2.0 Pro雷達科技儀器及視覺影像分析,使用 AI 追蹤工具錄下投球影片,獲得旋轉軸(spin axis)、傾斜(tilt)、旋轉方向(spin direction)、陀螺角度(gyrodegree)等數據,並以高速攝影機錄下投球動作,並透過慢動作回放分析協助選手評估目前整體的投球武器庫的完整度與如何優化,再透過教練對於物理、握法、出手想法的了解,幫助選手打造出犀利的球種以及更好的投球機制,讓訓練成效不再只是依靠感覺評斷。

 「學生主題發表會」中山女高展出獲得第四屆全國高中醫療科技創意競賽金獎作品「血友病專用OK繃」,針對血友病患者在受傷時,因凝血功能異常而難以止血的問題,設計一款專用的OK繃,幫助患者更快速止血,將OK繃結合凝血劑或止血材料,讓OK繃在接觸傷口時,立即產生止血作用,除減輕血友病患者受傷後的痛苦和傷勢外,更提高傷後照護及傷口照護品質。

 「海報靜態展覽」百齡高中因對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技術感興趣,並關注相關車禍新聞後,以「路逕自走車」為題,製作一台具備循線與避障功能的自走車,感知障礙並依路徑行駛,模擬自動駕駛技術的實際應用。

 教育局表示,為因應近年人工智慧(AI)科技及各式新興科技知識急遽發展,為培養本市學生將AI思維轉換、運用於解決生活情境問題能力,未來將持續推動各項跨領域學習活動、師資培育及校本STEAM課程發展等,同時持續推動本市新科技學程,114學年度預計達11校,預計投入980萬經費培育本市AI人才,培養學生科技素養、創新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未來將持續推動AI教育,修訂各學層資訊科技領域課程綱要,將於114學年開始輔導學校開發相關課程、進行師資增能,於115學年度課程審查時,正式於各校適用。

 

  • 教育局新聞稿1140612113學年度臺北市「AI教育節」- 3大展區、26校展出AI及新興科技教育專題學習成果!.pdf
  • 臺北市AI教育節海報
Posted on

跟上夏日音樂新時尚! TSO夏日音樂漫步登場,在樂音裡遇見夏日清爽一隅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自2024年起邀請林易擔任駐團藝術家,以「青年音樂家.好朋友」為主軸,一起在夏日為舞臺注入充沛的清新能量。今年的「夏日音樂漫步」企劃,將結合駐團藝術家「好朋友系列」,用音樂串起與觀眾的距離,搭配輕鬆氛圍設計,與多位活躍於歐、亞樂壇的國際青年音樂家齊聚一堂。

青年指揮莊東杰打造夏日音樂漫步首部曲

夏日音樂漫步「首部曲」《莊東杰、張凱閔與TSO》及《莊東杰、林易、賈基夫、莫羅與TSO》,邀請青年指揮莊東杰掌舵,將於中山堂中正廳為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感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8月10日場次,將邀請即將參賽2025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臺灣鋼琴家張凱閔擔綱演出。作為我國鋼琴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張凱閔的演奏融合理性與情感,技藝純熟,深具音樂性。此次登台,觀眾將有機會搶先一睹未來國際賽場焦點人物的風采,並為臺灣音樂界的新希望送上最溫暖的掌聲。8月17日場次,邀請林易與斯蒂凡・賈基夫(Stefan Jackiw)、大提琴家艾德加・莫羅(Edgar Moreau)帶來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精彩可期。

林易駐團計畫:世界音樂家齊聚 共築夏日經典之聲

緊接著駐團藝術家「好朋友系列」,讓炎炎夏日感受年輕、創意的音樂魂,一系列知性與深度的旅程即將於夏日展開。駐團藝術家林易規劃一系列於國家演奏廳精緻深邃的室內樂演出,他參考多個國際音樂節的經驗,希望能將國際級的音樂視野引進臺北,讓世界的聲音在城市共鳴。林易分享他對於夏日音樂漫步的策劃:「這兩年擔任TSO駐團藝術家,有了和以往鋼琴家身分截然不同的體驗,在與國際音樂好友討論曲目的過程中,藉由各種室內樂組合得到更多音樂的可能性與想法,也感受到音樂連結彼此、連結聽眾、連結世界與臺北。」

林易表示,跟TSO有十年的淵源,包括2015及2023年的演出,當時他是以獨奏家的身分與TSO合作,就感覺TSO的團員很會聽獨奏家的聲音並給予支持及回應,讓他印象深刻,這次很高興有機會擔任TSO的駐團藝術家,與TSO的音樂家們一起討論曲目、討論音樂共同演奏出來,2-3週大家聚在一起,音樂家彼此更加有默契而更瞭解彼此親近,更連帶與聽眾的距離更近,這就是音樂的power,年輕音樂家的strong。林易表示有人的connection就會有音樂,透過音樂有實體的表達而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

本次邀集多位國際知名音樂家來臺共襄盛舉,林易表示去年與莫羅、鮑里斯.博戈洛托(Boris Borgolotto)、趙珍珠(Jinjoo Cho)合作時留下了美好回憶,對臺北的聽眾有著非常好的印象。今年將擴大這項計畫的規模,除了上述三位熟面孔外,也將迎來新夥伴,包括小提琴家斯蒂凡.賈基夫(Stefan Jackiw)、中提琴家亞德里安.拉.馬爾卡(Adrien La Marca)與大提琴家麥克斯.蓋斯勒(Max Geissler),更多音樂好朋友一起同歡,將與TSO音樂家同台迸出璀璨火花。

整體節目不僅顯現林易對室內樂的深刻理解,更展現TSO作為國際音樂交流平台的深厚實力,林易充滿期待地提出未來的期許:「一直很喜歡音樂節這個概念,希望未來的『夏日音樂漫步』能發展為為期兩至三週的『國際夏日音樂節』,能夠在未來的『臺北音樂廳』舉行,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音樂家參與。」未來臺北舉辦國際音樂節,相信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好友們都會帶著家人來臺北共襄盛舉,這也是林易的夢想,希望透過音樂節的累積建立國際的音樂社群(build music community)。

為實現這項願景,一座優質的演出場地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正積極籌建中的「臺北音樂廳」,正是能肩負此重任的關鍵設施。該音樂廳規劃興建一座擁有1,500席的葡萄園式主廳、一座600席的多媒體排練實驗空間,以及數個不同規模的排練廳,是國際知名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老師的最後設計作品,將以卓越的聲學性能,成為臺北音樂藝術發展的重要基地。未來,臺北音樂廳也將成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與國樂團的常駐演出場所,也將為臺北打造出一個與國際音樂節接軌的理想平台。

音樂不只是藝術 更是盛夏生活提案

走出音樂廳,走向城市綠地與文化空間,TSO將於7月26日至27日熱情加入松山文創園區「夏日松一下」活動,以4場輕鬆愉快的免費室內樂演出作為夏日暖手,邀請市民朋友於夏日午後時光感受音樂的美好。在樂音中漫遊夏日風景,為臺北市注入一股音樂新律動,成為市民們「暑假最具質感的新選擇」。

TSO期盼讓音樂走入日常,無論您是古典樂迷,或是正尋找暑假清涼避暑的藝文選擇,TSO夏日音樂漫步都將為您帶來一段耳目一新、沁涼動人的夏日體驗。邀您一同走入TSO的盛夏樂章。

【夏日音樂漫步 購票優惠】

自2025年6月13日(五)12:00前,享早鳥75折優惠,2025年6月13日(五)12:00後,任選2場可享8折優惠,以上方案最低票價不予折扣。更多演出資訊與購票詳情,敬請參閱OPENTIX節目列表:https://www.opentix.life/topic/1560116802290040832

TSO 2025夏日音樂漫步場次: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莊東杰、張凱閔與TSO

時間:8/10(日)14: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莊東杰、林易、賈基夫、莫羅與TSO

時間:8/17(日)14: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TSO、林易與好朋友們─德法篇

時間:8/15(五)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演出人員:

小提琴:趙珍珠、鮑里斯.博戈洛托、楊雅淳、斯蒂凡.賈基夫

Jinjoo Cho, Boris Borgolotto, Ya-Chun Yang, Stefan Jackiw, Violin

中提琴:陳梅君

Mei-Chun Chen, Viola

大提琴:麥克斯.蓋斯勒、詹書婷

Max Geissler, Shu-Ting Jan, Cello

鋼琴:林易

Steven Lin, Piano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TSO、林易與好朋友們─俄國篇

時間:8/20(三)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演出人員:

小提琴:斯蒂凡.賈基夫、趙珍珠、鮑里斯.博戈洛托、胡庭瑄

Stefan Jackiw, Jinjoo Cho, Boris Borgolotto, Ting-Hsuan Hu, Violin

中提琴:亞德利安.拉.馬爾卡

Adrien La Marca, Viola

大提琴:艾德加.莫羅、高洛堯

Edgar Moreau, Lo-Yao Kao, Cello  

鋼琴:林易

Steven Lin, Piano

Posted on

男童誤將路人認成爸一路跟隨 暖心捷警緊牽男童手沿途找尋 協助重回家人懷抱

     日前一名男童與父親及姐姐在捷運西門站一號出口外用餐後,不慎在人潮中與家人走散,捷運警察隊第四分隊警員郭博正、陳永晉接獲通報後,即刻趕赴現場處理,迅速找到男童爸爸與姐姐,順利助其與家人團圓。

      經了解,男童原本與姊姊及父親在西門町一號出口附近用餐,飯後因人潮擁擠,男童不慎將前方一名陌生男子誤認成父親並跟隨在後。該名男子察覺異狀後詢問男童,確認其與家人走失後,便協助將男童帶至捷運站。見男童眼眶泛淚神情緊張,捷警耐心安撫其情緒,並細心詢問同行家人特徵,同時調閱站體監視器查看路線,後捷警牽著男童的手至站外沿著原路找尋,途中行經漢中街派出所,原欲前往詢問是否有家屬正在尋找走失孩童時,正巧遇見男童父親與姊姊正焦急報案尋人,順利協助男童與家人團聚。男童父親對警方即時協助並耐心陪同沿途找尋及熱心服務的精神,充滿感激與深表謝忱,也感謝熱心民眾適時伸出援手。

     捷運警察隊呼籲,捷運及商圈人潮眾多,家長如攜帶孩童外出,務必隨時留意行蹤,可在孩童身上放置聯絡資訊,降低走失風險。如不慎走失,請立即向捷運站務人員、保全或捷運警察反映,或撥打110報案電話,捷警將立即趕赴現場處理,維護搭乘捷運旅客安全。 

Posted on

玩出成長力 北市聯醫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打造兒童專屬遊戲課 陪孩子一同快樂成長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遊戲,是孩子最自然且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長期致力於提供學齡前兒童的早期療育,近年來推出一系列由職能治療師帶領的「兒童遊戲團體課」,協助發展遲緩或有特殊需求的幼兒提升其遊戲參與品質與能力,並促進其在日常生活與社會情境中的整體發展。

◎美國實證支持:遊戲促進兒童多面向發展

遊戲不只是單純的娛樂活動,更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基礎。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2007年的研究,遊戲能有效促進兒童在認知、語言、動作與情緒上的發展,也有助於強化與他人互動的能力。然而在臨床實務觀察中發現,許多發展遲緩或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SD)兒童,常因社交互動能力較弱、遊戲技巧不足,而缺少與他人一起遊戲的機會。

◎由職能治療師打造,讓遊戲變得有趣又有策略

該中心所打造的「兒童遊戲團體課」是專為學齡前兒童設計,透過專業職能治療師的帶領,結合多元有趣的遊戲內容(例如:123木頭人、鬼抓人等),提升孩子的參與動機。課程採用結構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引導孩子在感興趣的情境中練習遊戲技巧與策略,並逐步發展角色扮演、團隊合作與溝通表達等能力。

◎家長參與,讓學習延伸到生活中

課程中也安排家長觀察與參與課程分享環節,讓家長能更深入了解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與進步,也能把課堂上的遊戲經驗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吳貞瑩主任說,這些正向的遊戲經驗不僅促使孩子更願意主動參與,也有助於與家長及同儕建立良好互動關係,並在過程中增進自信與成就感。更有家長回饋,孩子回家後會主動邀請學校同學一起玩課堂中學到的遊戲,並樂於與同儕分享玩法與過程,進一步建立正向的人際互動與同儕關係。遊戲即是目標,結合內在動機提升發展潛能。

◎遊戲本身就是目標,結合內在動機培養發展潛能

課程理念強調「遊戲即是目標」,不僅教導不同類型的遊戲技巧,更重視營造讓孩子能參與、投入,並從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的遊戲情境。當遊戲活動能結合兒童的內在動機與外在環境支持時,將更有助於提升其參與意願與發展潛能。

◎打下成長基礎,陪孩子快樂邁向未來

透過遊戲團體課程,孩子不僅學習如何遊戲,也為日後更廣泛的生活參與打下良好基礎。期盼藉由「兒童遊戲團體課」,讓更多家庭與孩子重新看見遊戲的價值,進一步促進兒童在生活中真實的參與與成長。

Posted on

營養全攻略 戰勝癌勢力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癌症已數十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而癌友在病程中常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進而影響疾病的預後。因此在抗癌過程中營養攝取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適當飲食不僅能增強體力、減緩治療的副作用,還有助於提高生活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陳鈴如特別整理癌症飲食指南供癌友參考,期望能幫助獲取足夠營養,以提升身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一、攝取足夠的熱量

體重減輕為癌友常見的營養問題,攝取足夠熱量可維持體重或減緩體重下降,避免癌友進入癌症惡病質,或是中斷治療。根據文獻指南建議,癌症病人每日熱量需求為每公斤體重25-35大卡,依個別狀況可再做適度調整。癌症飲食仍需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達所需的熱量及營養素。

然而,癌友常因疾病本身或治療副作用影響食慾,導致熱量攝取不足。此時建議可採少量多餐,每日三餐之外,應增加三次的點心,建議選擇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如:濃湯、酪梨牛奶、麥片牛奶、堅果豆漿或濃縮營養品等,可增加總攝取量。

另外,癌友常認為罹癌後飲食應清淡少油,其實不然,低油飲食容易導致熱量攝取不足,因此提醒癌友在油質攝取上不必刻意減少,應適量選用優質植物油及堅果,部分菜餚可選擇炒或煎等烹調料理,以提高熱量的來源。

二、選擇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為人體細胞重要成分之一,參與組織修補、建造等,癌症病人因疾病需要應增加蛋白質攝取。根據文獻指南建議,癌症病人每日蛋白質需求為每公斤體重1-1.5公克,依個別病況可再做適度調整。建議癌友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如:毛豆、黑豆、黃豆及其製品、海鮮、蛋、肉類(家禽、家畜)、乳品等。若癌友因食慾不佳無法攝取足夠時,可選擇豆漿、牛奶或優酪乳等取代部份的水分,也可添加市售蛋白粉,如此可於無形中增加蛋白質的補充。

三、提升抗氧化力

癌細胞本身或是化療、放射治療,都會造成身體細胞的破壞,引起發炎反應並增加氧化壓力。食物中的蔬果富含維生素A、C、E、植化素等抗氧化物質,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提升免疫力。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應攝取蔬菜類3-5份(1份=可食部份生重100克=熟食蔬菜1/2-2/3碗)、水果類2-4份(1份=女性拳頭大小1個=切塊水果8分碗-1碗)。因此建議癌友每日攝取足量多色彩的蔬果,有助於均衡攝取多元的營養素。

以下提供高營養密度點心食譜供食慾不佳的癌友參考,另外,陳鈴如提醒癌友,適度搭配運動,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食慾。

【蘋香豆漿堅果飲】(1人份)

●  食材:小蘋果1顆、豆漿240ml、核桃2顆

●  做法:

1. 蘋果洗淨去皮切塊(或依個人喜好帶皮,可增加植化素與纖維的攝取)。

2. 將蘋果、豆漿及核桃放入果汁機攪打均質即可。

●  營養分析:

份量

熱量

(大卡)

醣類

(克)

蛋白質

(克)

脂肪

(克)

膳食纖維

(克)

1人份

253

38.3

8.1

7.5

5.8

佔熱量百分比

60.6%

12.8%

26.6%

/001/Upload/446/relpic/10162/9424839/bca75d7a-e96e-4df9-93d7-4827f22c2908.jpg【蘋香豆漿堅果飲】材料及成品(照片由陳鈴如營養師提供)

 

【南瓜雞蓉濃湯】(1人份)

●  食材:南瓜100克、雞胸肉40克、馬鈴薯10克、洋蔥20克、雞蛋1/4顆、植物油1茶匙、全脂鮮奶100ml

●  做法:

1. 南瓜洗淨去籽切塊(可帶皮或去皮),放入電鍋蒸熟後取出壓成泥。

2. 馬鈴薯(可帶皮或去皮)、洋蔥、雞胸肉洗淨切丁。

3. 冷鍋倒入植物油,加入洋蔥、馬鈴薯拌炒後,再加入雞胸肉丁拌炒。

4. 倒入南瓜泥、鮮奶及適量清水攪拌煮滾後加入蛋液,再依個人口味加入少許鹽巴即可。

●  營養分析:

份量

熱量

(大卡)

醣類

(克)

蛋白質

(克)

脂肪

(克)

膳食纖維

(克)

1人份

261

25.7

16

10.5

2.9

佔熱量百分比

39.4%

24.5%

36.1%

/001/Upload/446/relpic/10162/9424839/94b519d9-1dcf-4311-b275-799fb078ab77.jpg 【南瓜雞蓉濃湯】材料及成品(照片由陳鈴如營養師提供)

 

參考文獻:

1. Muscaritoli M, et al. ESPEN practical guideline: Clinical Nutrition in cancer. Clin Nutr 2021;40(5):2898-913.

2.

Posted on